近日,南京邮电大学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黄维院士和民盟盟员解令海教授团队在有机纳米聚合物(Organic Nanopolymers)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基于中心对称分子排列的立体选择格子化和聚格子化”(“Stereoselective gridization and polygridization with centrosymmetric molecular packing”)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该成果首次实现了可溶性格基纳米聚合物的立体规整性控制。包括人民日报、中国科技网等在内的多家官方媒体以及自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引起了国内外各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2017年,有机纳米聚合物(Organic Nanopolymers)的概念被提出;今年,高分子科学概念被提出百年之际,有机纳米聚合物正走向世界,聚格类有机纳米聚合物方向将开启高分子科学的新篇章。有机纳米聚合物半导体将影响新一代有机宽带隙半导体材料、电泵浦激光、柔性电子器件、印刷显示技术以及信息存储与神经形态计算等技术的进程。作为有机-高分子-纳米三体合一集成的“新生儿”,有机纳米聚合物将对人类未来的智能与意识时代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项成果是在中国科学院黄维院士和民盟盟员解令海教授所领导团队的最新突破。团队中共有三位盟员,除了解令海教授外,还有盟员魏颖,她是这一成果的共同第一作者,以及盟员汪莎莎,她是有机纳米聚合物的立体规整性控制机制源于“分子吸斥协同理论(SMART)”的重要贡献者之一。
解令海教授在科研中形成了走“中国元素嵌入西方科学”的中国科学之路的理念,他所领导的团队也践行了这一点。受启于中国方圆文化与古代窗格智慧,发现纳米格芳烃(NGA),明确了团队的研究方向。该成果还借用1948年“荷兰版画大师摩里茨·科奈里斯·埃舍尔之手”,创造了“分子纳米手(Molecular Nanohand)”这一关键概念。这一世界最小之手让智能分子或光电功能分子可以实现“手拉手”,为系列技术突破提供了结构与概念基础。这一突破是改革开放40年来科学春天的缩影,正逢斯陶丁格(Hermann Staudinger)提出高分子科学概念100周年,相信研究团队开创的有机纳米聚合物方向将开启高分子科学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