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民盟盟员解令海在民盟江苏省委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今年是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七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重温这一历史时刻的重要意义,全国各地都在举行相关的纪念活动。作为一名新盟员,有幸参加了民盟江苏省委举办的座谈会并作为代表发言,从四个方面浅谈感言与体会,分享认识与启示。这次纪念活动不仅勾起我对祖国伟大历史的回忆,而且又一次激发了我对人生的总结,让自己明白只有不断牢牢印记、升华过去之精髓,最终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第一、曾经的科学实践让我理解毛泽东思想之智慧、中国共产党之伟大(这一点不仅仅是这次的体会,也是我过去十多年的感受)。坦率地讲,内心真正理解伟大的政治思想与智慧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每一个人面对人生的困难与挫折,难免会将很多现实问题归结于社会与政治,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同样会干扰我们的判断力。如何真正感知党的智慧之伟大,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成为每一个当代人在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我是通过专业的科学实践来逐渐感知的。过去十多年科研与教学的经历让我体会到:其实科学与政治具有同源性,即哲学同根性:一个对象为自然、一个对象为社会。对于一个人来说,科学是一种职业,政治也是一种职业,以人的根本需求为对象的实践导致了政治职业极具特殊性。分子世界与人类世界具有类似的道理。自然发现如同在黑暗中探索,原始创新就好比那星星之火,攀登科学高峰与万里长征之路异曲同工。经过十年坚持,在黄维院士指导下,本人在博士期间关于螺芳烃sfx的一锅合成方法方面的发现已经被多个国际著名实验室采纳,用于构筑系列有机半导体与光电材料。sfx成果是一个偶然中的必然过程,是一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过程,即老子的“道一万物”原理。虽然它仍需要同行更广泛认同,但正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伟大思想启示,让我们充满信心坚守了属于自己的发现。借鉴万里长征之路,面对神秘、浩瀚的分子世界,做“大为上、小为下”定义变换,上下求索,从sfx出发开始了分子世界的长征之路,跨越分子-超分子-纳米-介观-界面-薄膜-器件等多个层次,不断辨证批判,否定之否定、去伪存真,螺旋进动,终于勾勒出分子世界的蓝图。思想上实现了从微观世界不再神秘到克隆宏观世界的跨越。未来,要将这一思路变为现实并获得同行的认同、走向工业界,同样离不开伟大的哲学思想作为信念支撑。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党的伟大思想,深刻体会毛泽东主席的伟大之处,在头脑中重现了当时的峥嵘岁月及其面对历史关键时刻的智慧抉择,由此让我真正地读懂了中华民族的特有国情与中国政治体制的独具特色。在此期间还偶然发现,自己与毛泽东主席有一种特殊联系,我是出生于主席逝世后的第一百天。因为聚精会神的科学实践才有机会真正感知主席之智慧,才没有让这份缘分失之交臂。幸运的是步入不惑之年的我收获了中共江苏省委统战部、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颁发的“第十六期无党派人士培训班”结业证书,那天恰是主席逝世四十周年的日子—2016年9月9日。2017年6月9日,我在南京邮电大学统战部和民盟南京邮电大学总支领导的关心下光荣地成为了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没有这段科学实践,从分子世界的星星之火到万里长征之路,就不可能体会毛泽东思想的智慧、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事业的伟大之处以及今天的来之不易。正基于此,2017年9月9日我作为导师代表在学校2017级研究生入学典礼上发言,我认真地回顾了我的研究生历程和南京邮电大学在我人生中的角色,借此机会也表达了我对当今时代的理解:上个世纪是从硅到计算机的信息时代,这个世纪是从碳到智能机器人的意识时代,千年之初的行为将影响未来千年的史话。
第二、重温“五一口号”,再度感知毛泽东思想的智慧与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存在的意义在于使命,反证更容易看清事实。试想如果没有“五一口号”,新中国成立可能会更晚;如果没有“五一口号”,就不会有今天的多党合作以及政治协商制度,更不知民盟将以何种方式存在。对于我个人来说,如果没有“五一口号”,也就不会有我今天民盟盟员与区政协委员的身份,这就是“五一口号”对于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体制以及中华民族每一个个体的历史意义。重温“五一口号”,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正义之师不可战胜!人民永远是无畏的勇者!“五一口号”需要每一个共产党人牢记:唯有党拥有伟大的智慧,才能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才能真正凝心聚力,才能保持中国特有的政体体制构架常青。重温“五一口号”,我为民盟人的选择感到骄傲与自豪。民盟在中华民族中孕育,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民盟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明白了自己的使命与担当,与中共共同携手前行。重温“五一口号”,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牢记这段历史,珍惜中华民族今天的来之不易。
第三、重温“五一口号”,我深刻意识到新时代给民盟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比过去与现在,是明晰存在价值的最好方法之一。回顾历史从来都不只是为了纪念,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从精神上激励后人,从思想上继承与发扬或从教训中汲取营养,用历史之智慧论当今之挑战。对比毛泽东主席与习近平总书记,一位曾经力挽狂澜,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构架上创立新中国;一位开启新时代,肩负实现社会主义伟大目标的历史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同时,在批判中继承,看到了中共的根本问题,确立了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坚持“精准扶贫”攻坚战,体现了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特征。一个社会的历程就好比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如能在青年时期不断自我革命,做到独善其身,这样才能成为未来的正人君子。中共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令人鼓舞,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政治格局将让中华民族更为久远。“五一口号”发布之际,民盟先贤自觉响应,当时以时任民盟中央负责人沈钧儒为代表的民盟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了建言献策的典范。对比民盟的昨天与今天,“五一口号”发布的七十年是民盟与中共风雨同舟的七十年,从志同道合到并肩奋战。今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思想感召下,我们也是自觉地感受到了责任与使命。重温“五一口号”,在新时代背景下该如何继续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值得每一个民盟人思考。我深刻意识到,民盟人要牢记我们自己的口号—“奔走国是,关注民生”,畅想“服务富裕”时代的未来,针对当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主要社会矛盾,民盟人应该为共享经济出谋划策,立足先进科技,为大力发展未来教育与创新文化等领域建言献策,体现当代知识分子对时代的担当、与时俱进的敏锐性,做到“先有为后有位”,谱写好民盟人的历史新篇章。
第四、重温“五一口号”,我意识到中国政治智慧对中国未来科学的重要启示。对比科学与政治,我意识到回归本位,以专业报党、报国更为急迫。就中国科学而言,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与奋斗,中国科学虽然形成了欣欣向荣的局面,但是在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进程中仍面临巨大挑战,如众所周知的最近中美贸易战中表现出的缺少支撑信息时代基石—“芯”及“操作系统”的事实。中国科学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在研究领域同质化、研究模式单一与成果雷同等方面、探索前沿交叉点上迅速再生未来研究领域方面、以及在科学-技术-工程-教育-文化-宣传之间互相支撑的问题上,都存在严重的弊病。更应该指出的是作为科学家不仅要解决中华民族科技强国的难题,还要思考整个人类所面临的挑战;科学家不仅要关注人类社会之意义,还要领悟人类在宇宙中的角色与使命。曾经佛教源于印度、发轫于中华,西方科学已经向中国走来,科学能否在中国大地上真正开花结果不仅需要每一个科学人的执着与奋斗,更需要科学家的战略与智慧。重温“五一口号”就是重温中国政治之智慧,感受毛主席曾经如何运筹帷幄、构建中国政治体制,三代伟人怎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伟业传承之根本。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情感、对事业的执着,代表了对职业的最高追求与无私奉献。正是这样的智慧,中国政治才得以走向世界。政治家以人民安居乐业为根本,科学家以发现知识为天职,企业家以创造优质产品为本业,工匠视技能为生命,技术以发明为荣耀,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传奇的历史,每一个“家”的背后都有一整套超级庞杂的系统运动。重温“五一口号”,我意识到中共智慧对中国科学之路具有重要启示,对中国科学而言,不仅仅要借助中国政治对科学研究的巨大支持,更需要借鉴中国政治智慧的运动模式。中国科学家需要将自己领域进行系统论证,不断辨证唯物,找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点,清晰的意识到“哪怕再小知识点这是属于自己的,领域再热也都是别人的”,只有不断呵护与关注属于自己的,最终才有希望孕育出原始创新成果并印记于人类科学史上。重温“五一口号”,中国科学家更需要根据时代选题,将注意力回归自己的领域本身。这方面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是:人工智能(ai)被后人公认为是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提出来的,我想这是多位领域交叉的科学家敏锐的时代洞察力以及他们志同道合的汇聚,正如同在政治上今天纪念的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所具有的历史使命与意义,这也是一个坚守始终的告白,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借鉴“五一口号”之本质运动模式,在中国许多科学与技术领域需要正视中国青蒿素的案例,这是一个将中国古代中医智慧特色与西方科学完美结合创造新奇迹的典范,我们需要继承与发扬 “屠呦呦精神”,牢记中国科学的印记。重温“五一口号”,中国需要更多的江雷院士,他将哲学与科学完美结合,自如运用中国古代之智慧,复活界面与胶体化学,揭示自然之奥秘,创造仿生化学之传奇,并获得世界的公认。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我们汲取中国方圆文化之精髓,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发现一类全新的芳烃分子,即格芳烃家族,它将有可能用于构筑一类先进材料,成为人类第五代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基元。我相信以党之心做中华之科学,不断运用中国政治的智慧,历经“真理不怕被验证”之考验,原始创新的星星之火就一定可以燎原。重温“五一口号”,我又一次深刻意识到去年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的发布代表了科技领域已经吹响了时代的号角,相信中国科技历经万里长征之后,必将开拓属于自己的处女地,最终科学之花在中国大地上绽放,科学家将从实验室中解放出来,民生问题获得极大改善,社会主义沐浴人类社会,人类将经历从智人到超人的跨越,地球最终进入意识时代。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来自于南京邮电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材料与纳米技术研究院(iam),主要从事有机光电子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是江苏省青联委员、南京市鼓楼区政协委员和民盟盟员。重温“五一口号”,让我也记起我的导师黄维院士,“五一”就是他的生日,今年是他53岁诞辰,也借此机会将此文献给他,感谢他创立的iam科研创新平台,感恩他的悉心培养!
(转自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委员会网站)